Banner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
铝镁锰墙面板冬季施工的关键要点
- 2025-08-15-
冬季施工环境的低温、大风、冰雪等因素,对铝镁锰墙面板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性能提出了特殊挑战。与常温施工相比,冬季施工需在材料保护、工艺调整、安全管控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安装缺陷或后期漏水风险。科学把控冬季施工的各项要点,是确保铝镁锰墙面板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材料的储存与预处理是冬季施工的基础保障。铝镁锰板材及配套辅材(如密封胶、橡胶垫)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低温环境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板材应存放在封闭仓库内,避免露天堆放,仓库温度需保持在 5℃以上,当室外温度低于 - 5℃时,需采取供暖措施。对于密封胶等高分子材料,其储存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10-25℃,温度过低会导致胶体硬化,失去弹性,影响密封效果。在板材运输过程中,需用防水篷布全覆盖,防止积雪融化后渗入包装,造成板材表面氧化膜受损。施工前,板材需在室内放置 24 小时以上,待其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后再进行加工,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板材表面结露,影响涂层附着力。
施工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控制直接影响安装质量。铝镁锰墙面板的咬合加工和密封胶施工对温度有明确要求: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板材的延展性会下降,强行折弯可能导致边缘开裂,此时需采用预热处理(如红外加热),将板材局部温度提升至 10-15℃后再进行加工。密封胶施工的最佳温度为 5-35℃,低于 5℃时,胶体固化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停止固化,此时应选用低温固化型密封胶,并在施工后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棉),确保胶缝在 24 小时内温度不低于 5℃。此外,冬季空气干燥,板材表面易积累静电灰尘,施工前需用中性清洁剂彻底清洁,避免灰尘影响密封胶的粘结力。遇雨雪天气时,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待基层干燥后再继续施工,基层含水率需控制在 8% 以下。
安装工艺的调整是应对冬季施工难点的核心。低温环境下,铝镁锰板材的热胀冷缩系数会发生变化,安装时需预留更大的伸缩缝。例如,常温下每 10 米板材预留 10 毫米伸缩缝,冬季施工则需增加至 15-20 毫米,以避免春季升温时板材因膨胀产生应力变形。直立锁边系统的咬合施工需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段进行,使用专用电动锁边机时,需将咬合压力较常温提高 10%-15%,确保低温下板材边缘能紧密咬合。对于屋面坡度大于 10° 的项目,冬季施工时需在檩条上增设防滑条,板材铺设后立即用临时夹具固定,防止强风或人员踩踏导致滑移。墙面安装时,应避免在风速超过 10m/s 的天气作业,防止板材被风吹动发生碰撞变形。
节点处理的冬季专项措施是防水性能的关键。女儿墙、天窗等节点部位的密封胶施工,需先清除基层表面的冰霜,并用热风枪烘干,确保胶缝底部干燥无杂质。密封胶施工后,需在胶缝表面覆盖防雪罩,避免冰雪直接接触未固化的胶体。管道穿板部位的防水套管安装,应选用耐寒型橡胶密封圈,其工作温度需能适应 - 30℃至 50℃的范围,安装时在密封圈内侧涂抹低温润滑脂,减少低温下的摩擦力。对于冬季可能出现融雪的地区,天沟部位的铝镁锰板材需增加厚度(从 0.9mm 提升至 1.2mm),并在天沟底部铺设电伴热系统,通过温控器保持天沟温度在 5℃以上,防止融雪冻结形成冰坝导致积水倒灌。
施工安全与质量验收的冬季特殊要求不容忽视。冬季脚手架和作业平台的防滑措施必须到位,踏板上需铺设防滑垫,结冰路段及时撒融雪剂。施工人员需配备防寒手套、防滑鞋等防护用品,避免徒手接触低温板材导致冻伤。质量验收时,除常规检查咬合深度、胶缝宽度外,还需增加低温性能测试:在 - 10℃环境下,对样板进行 24 小时冷冻后,检查板材是否出现裂纹,密封胶是否出现剥离现象。屋面系统验收后,应立即清理表面的积雪和杂物,避免积雪融化后渗入未完全固化的节点部位。
某严寒地区的体育场馆项目案例显示,通过严格执行冬季施工要点,其铝镁锰屋面系统在 - 25℃的极端低温下仍保持良好性能。该项目采用了仓库预热板材、低温固化密封胶、电伴热天沟等措施,施工完成后的第一个冬季经历了三次暴雪,未出现任何漏水或变形问题。这表明,只要针对性做好材料保护、工艺调整和节点处理,铝镁锰墙面板完全可以在冬季施工中实现与常温施工同等的质量标准。
冬季施工虽然增加了铝镁锰墙面板的安装难度,但通过科学的温控措施、工艺调整和节点处理,能够有效规避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施工单位需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制定详细的冬季施工专项方案,将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确保铝镁锰墙面板系统在交付后长期稳定运行。

咨询热线
0571-57158916